|
我國普遍發(fā)生的是小地老虎。小地老虎在華北地區(qū)一年發(fā)生4代,以幼蟲在地下危害,于馬鈴薯幼苗階段從地面處把莖咬斷。以老熟幼蟲和蛹在土中越冬。越冬代成蟲羽化和產(chǎn)卵盛期在4月上旬。第一代幼蟲危害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。因世代重疊,故常年可見危害。成蟲具趨光性和趨糖蜜性,晝伏夜出,交替產(chǎn)卵。幼蟲白天潛伏土中,夜間危害。土堰濕度大、雜草多的地方易發(fā)生。
防治措施:冬前深翻土地直接殺傷幼蟲;冬灌淹死幼蟲;早春清園消滅雜草、消滅蟲卵。幼蟲3齡前噴撒2.5%敵百蟲粉,每公頃45千克。于傍晚撒施麥麩毒餌(辛硫磷:麥麩:水=1:30:30)或餅肥毒(50%敵敵畏:水:豆餅=1:10:40),清晨到田間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馬鈴薯莖被咬斷,推開附近表土捕捉幼蟲。澆水時也可進行人工捕殺。利用黑光燈或糖醋液誘蛾。糖醋液配比為:酒:紅糖:醋:水:90%敵百蟲=1:3:4:2:0.25。
|